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 记者9日从国家网信办获悉,随着虚拟货币的兴起,与之相关的投机、炒作、诈骗等活动愈演愈烈,一些网民受投资虚拟货币可获高额回报等虚假宣传迷惑,盲目参与到相关交易活动中,给自身财产带来较大损失。今年以来,国家网信办高度重视网民举报线索,多举措、出重拳清理处置一批宣传炒作虚拟货币的违法违规信息、账号和网站。
按照《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精神,国家网信办督促指导主要网站平台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持续保持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高压打击态势,加大对诱导虚拟货币投资等信息内容和账号自查自纠力度。同时,加强督导检查,对打着“金融创新”“区块链”的旗号,诱导网民进行“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投资的989个微“ “博、贴吧账号和微信公众号依法予以关闭。
此外,国家网信办指导地方网信部门约谈涉虚拟货币宣传炒作的经营主体500余家次,要求全面清理宣传炒作虚拟货币交易的信息内容;并会同相关部门对专门为虚拟货币营销鼓吹、发布教程讲解跨境炒币、虚拟货币“挖矿”的105家网站平台依法予以关闭。
下一步,国家网信办将继续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对虚拟货币相关非法金融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提醒广大网民树立正确投资理念,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参与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谨防个人财产受损。
新闻链接
上万个币圈账号被封更严监管正在路上
监管风暴再次来袭。自2021年9月央行等十部门对虚拟货币非法业务活动重拳出击后,一年后的2022年8月9日,国家网信办再发布集中整治涉虚拟货币炒作乱象的消息称,已关闭上万个违规用户账号,清理数万条违规信息。
在业内看来,此次发文也再次表明监管严打态度,后续,监管还应继续健全完善网络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炒币者也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唯有远离才能确保安全。
对于此次整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评价道,此次可以说是监管层和平台结合,有效打击了虚拟货币炒作投机分子,涤荡了互联网环境,也释放了对虚拟货币、虚拟资产领域强监管的信号。未来,虚拟货币和虚拟资产的金融化应用也在取缔路上。
仍有多个账号违规逆行
虽然虚拟货币炒作乱象再遭重击,但目前市场上仍有违规者“暗流涌动”。
8月9日,记者在微博平台搜索“比特币”以太“坊”等关键词,就发现仍有不少涉币类用户账号在活跃中。
除了微博外,这一情况在搜索平台也不少见,8月9日,记者在平台搜索“比特币”“以太坊”等关键词,同样会在搜索列表上发现一些涉币类机构,例如就有一家名为“CHBTC”的币圈交易所位列其中,其自称为“金融级别数字资产交易网”,已经运营四年,并在首页最醒目的位置链接了手机客户端下载方式。
除此之外,记者注意到,还有一些币圈行情分析网站,也有一些合约量化平台、交易所等出入,甚至推出高倍奖励营销
推广。
针对百度、微博等平台上的一些币圈账号、交易所引流问题,记者向二者分别求证采访,其中前者回应称,已经接收到监管的这一要求,正在进行全方位的清理工作。微博方面,截至发稿时未收到进一步回应。
对此现象,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博士、金融科技专业人士李天舒告诉记者,由于网络技术发展快、犯罪成本低、内控制度松懈等因素,同时,犯罪隐匿性又增加了相关部门的追踪难度,因此,使犯罪分子在巨大利益驱动下容易产生侥幸心理,也导致从事虚拟货币违法犯罪活动屡禁不止。
监管形势依然严峻
从2013年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到2017年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再到2021年的《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再至此次网信办的重拳出击,在业内看来,多方监管的持续打击,也将进一步打破参与者、投机者的幻想。
针对后续监管,盘和林认为,未来监管还将从社交媒体转向全面监管,币圈治理要堵也要疏,消费者要警惕币圈骗局,即便是国外流通较广的虚拟货币,也要注意价格风险和泡沫挤出。
李天舒则称,虽然目前针对虚拟货币交易炒作的打击活动卓有成效,但是监管形势依然严峻。相应监管部门应继续健全完善网络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充分运用警民合作,加大对诱导虚拟货币投资等信息内容和账号的纠察力度。
此外,李天舒认为,还应做好投资者教育的相关工作,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对违背金融市场正常运行规律的投资项目应有主动防范的意识,对于币圈这类高风险炒作,更是应进一步强化风险防范意识,让消费者可以直接规避。
据《北京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