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A05版:深度 上一版 下一版  

山东的新能源汽车 抢位战”山东的新能源汽车“抢位战”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张雅乔

今年上半年,山东省GDP总量为41717亿元,GDP增速3.6%,半年经济成绩在全国各省份中位居前列,勇挑大梁,发挥了经济大省带动全国经济稳固向好、实现“全国一盘棋”的积极作用。

山东经济表现不俗,与近年来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关系密切。

相关增长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5.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0.7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业同比分别增长261.0%、33.1%和18.2%。数字赋能、创新驱动、智能制造,成为提升工业转型动能和竞争实力的核心要素,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加稳固、步伐更加坚实。”山东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陆万明在7月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各项数据中,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增长尤其亮眼——上半年产业同比增长261.0%,而在去年同期,这项数据为71.4%。

山东在布局新能源汽车发展上较早提出了“两步走”目标。《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提出,到2022年,山东省建成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聊城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2500亿元;到2028年,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实现由低端新能源汽车生产大省向高端新能源汽车制造强省转变,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

今年4月,山东省发布了“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六大产业链之一进行重点打造。

随着山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日益加深,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相继制定落实,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类资本潮水般涌入,高新技术制造业活力增强,开启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山东制造”全面起势

7月21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表示,拟在山东省济宁市投资建设济宁新能源电池基地项目,该基地位于济宁市兖州区,将建设动力电池系统及储能系统生产线,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2000亩,总投资不超过人民币140亿元。

宁德时代还与山东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济宁市政府签署投资协议书及换电网络投资协议书,各方将共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打造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新

能源产业集群。

根据协议,双方将聚焦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有机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换电及储能应用等新能源产业,积极招引培育上下游配套产业,推广新能源汽车,推进船舶电动化,不断壮大新能源产业新业态,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宁德时代积极推进与山东的合作落地,山东的吸引力何在?

上半年,在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冲击下,山东实现GDP增速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显示了山东在近年来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化的背景下,经济发展“质效齐升”,高质量发展动力越来越强。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打造的六大产业链之一,眼下,各类新能源汽车项目正在山东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

青岛正在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集聚区。截至目前,青岛已拥有包括北汽新能源、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在内的四家新能源整车企业以及国轩电池、力神电池、特锐德电气等近20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公开数据显示,从新能源汽车产量来看,青岛已经成为继上海、柳州之后的第三大城市,其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3万台,全国平均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是“青岛造”。

2020年,济南市政府与吉利科技集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吉利智慧充/换电站运营及城市出行项目、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工厂项目建设。其中,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工厂项目总投资112亿元,占地面积725亩。预计2022年底实现全新车型投产下线,陆续投放三款以上全新车型。建成后,将可年产新能源汽车10万辆,预计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

隶属于烟台市的莱阳,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之一。2022年莱阳市提出“四大突破”,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正是加快山汽26万辆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建设。2021年,山东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轻卡市场占有率3.5%,全国排名第9,其中新能源载货汽车市场占有率7%,全国排名第4。

日照市也在加快打造新能源乘用车产业集群,打造日照经开区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基地、莒县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基地、五莲县商用车及高端农业装备基地、高新区商用车基地和岚山区汽车用钢耦合发展基地五个基地,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商用车、特种车、农用车、关键零部件和汽车后市场体系,实现汽车产业的体量突破、协作突破和创新突破,加速崛起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制造业“优等生”抢抓新能源机遇

“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之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高

质量发展,多位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政府工作报告也透露出有序推进“双碳”战略、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利好信号。

山东志在抢抓新能源汽车机遇。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山东产业链完备,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这是山东参与此轮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最大的底气所在。

政策方面的大力倾斜显示出了这位工业与制造业领域的“优等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超车”的雄心。

山东在布局新能源汽车发展上较早提出了“两步走”目标。《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提出,到2022年,山东省建成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聊城等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0万辆左右,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2500亿元;到2028年,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实现由低端新能源汽车生产大省向高端新能源汽车制造强省转变,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

今年4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提出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六大产业链之一进行重点打造。根据“三个十大”行动计划,山东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氢能及燃料电池核心装备等较为薄弱的领域,精准招引一批“填空型”企业和“补充型”项目,做大做强优势企业;同时引导和支持优势企业单位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技术攻关。

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方面,“三个十大”行动计划中的《传统消费升级2022年行动计划》提到,支持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山东将对2022年符合条件的非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5.04万元/辆,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6.48万元/辆。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充分发挥作用,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整车制造等关键领域,支持企业心无旁骛的攻关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技术,推动山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建链强链步伐——动力电池方面,基金投资锂离子电池高端定制化相关企业1.85亿元,支持企业加快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锂离子电芯、PACK智能制造等关键环节研发;驱动电机方面,基金投资金帝精密3亿元,支持企业自主研发铸铝转子、异步感应电机铜环等精密元件,加快从传统汽车配件向新能源汽车核心型部件制造转型。

各地抢抓产业布局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增长,稳居全球前列。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经

过导入期、成长期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并由“政策驱动”为主转向“市场驱动”。

一份由天津大学中国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对消费者关注新能源汽车概念的上网搜索行为进行的调查显示,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搜索热度呈现持续升温态势,从2018年的14.86%增至2021年的36.37%。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352万辆、增长1.6倍,预测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500万辆。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不断增长的市场规模,加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相关产业的强劲拉动作用,吸引各地积极布局,抢抓产业机遇。

目前,全国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福建等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长三角以上海、苏州、无锡、常州为重点,密集布局了特斯拉、上汽等新能源汽车产业群,布局了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等动力电池群。

珠三角以深圳、惠州、佛山等城市为核心,不仅布局了比亚迪、蔚来、小鹏等汽车产业群,而且有亿纬锂能、新宙邦、星源材质等10多家新能源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总部集聚。

四川、重庆两地则加强产业合作,综合重庆整车品牌众多、整车制造业基础实力雄厚的特点与四川在新材料、动力电池、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领域的优势,将共建“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这“三条走廊”作为接下来两地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着力点,联手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福建省现有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7家、专用车生产企业1家,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关键零部件企业10多家,2021年福建省新能源动力电池出货量约126GWh,产业规模位居国内第一。近年来,福建省每年安排4亿元“电动福建”建设专项资金,支持省内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扩大产销,开展动力电池租赁等商业模式创新。

为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赛道上有更多竞争优势,山东充分考虑省内各地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地推出行动计划,提出加快青岛市新能源汽车集聚区、聊城市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将枣庄打造成为”中国北方锂电之都”。

立足全省氢能产业发展基础,山东提出聚力打造以潍坊、淄博为龙头的燃料电池及关键材料产业集群和以聊城、济宁为龙头的燃料电池整车及氢能制储装备产业集群。

随着山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的日益加深,相关产业扶持政策相继制定落实,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各类资本潮水般涌入,高新技术制造业活力增强,开启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莱西市

千亿级产业集群具雏形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

记者

辛小丽

通讯员

迟翔飞

程强

青岛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位于莱西姜山镇,目前,集聚区初步形成以整车制造企业为主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落户北京汽车制造厂和华人运通高合汽车两个总部+生产基地整车厂。同时,积聚了国轩电池、耐克森轮胎、柳州五菱发动机、鑫和宇泰、艾迪斯汽车零部件等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主导产业集聚度达到85%以上。2021年集聚区实现产值82.9亿元,引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16个,总投资97.5亿元。莱西正凭借日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力“出圈”,千亿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已初具雏形。

龙头“链主”项目强势发力

“今年6月份,公司战略新品——元宝纯电轿车发布,开启了北京汽车制造厂A00级新能源车新时代的开端;9月份众所期待的新能源乘用车家宝、MPV等车型也将下线,今年公司计划实现各类整车产销12万辆,产值突破60亿元。”据北京汽车制造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厂截至2022年7月底,下线新车型7款,产能达15万辆,带动25万套发动机(一期)和50万台车桥、25万套车架项目全面投产。

据了解,北京汽车制造厂项目总投资152亿元,占地800亩的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该项目的落户,成为青岛历史上首个一线汽车品牌整车全资质总部企业,填补了青岛市整车总部企业的空白。与之配套的柳州五菱发动机、车桥、车架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与整车基地实现了同步建设、同步投产;总投资30亿元的润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主要为北京汽车制造厂及济青烟地区主机厂配套汽车座椅、传动总成及车用电子系统等部件。项目建成投产后,青岛卓宏汽车部件、重庆蓝天炬达汽车部件、河北星源密封件、德州宏光汽车配件、河北凤鸣塑胶制品等企业将纷纷入驻,与柳州五菱发动机、车桥、车架项目作为核心零部件配套产业实现北京汽车制造厂本地配套率达到80%以上,致力于打造青岛北部高端制造业基地和青岛市整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推动莱西市汽车零部件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汽车服务新业态,为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内在驱动力。

说起龙头“链主”项目,不得不提高合汽车项目。华人运通高合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工业承前启后的企业,是青岛首个“三总部一基地”(全国总部、销售总部、研发总部,生产基地)汽车项目,填补青岛“只有汽车加工厂,缺少研发创新中心和高端汽车总部企业”的空白,必将有效集聚优质资源,推动全产业链加快转型升级,为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借助华人运通高合汽车的落地,意联机械、优尼飞散热器等10余家企业已投产,意联机械、长岛减震器等项目正在进行建设,丰田纺织、拓普汽车等一大批国际知名零部件企业将陆续进驻。

“链式效应”扩大朋友圈

当前,莱西着力打通“整车制造+核心部件+汽车服务”全链条,加快构建产业链完善、技术水平先进的新能源汽车

产业集群。

于2016年落户莱西的青岛国轩电池有限公司投资30亿元,占地约300亩,主要生产磷酸铁锂圆柱电池和方形电池,每年可为新能源整车企业配套80000台以上的动力电池系统。作为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头部企业,国轩电池的落户无疑为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值得一提的是,国轩电池落户后,不断为莱西带来了他的“朋友圈”,协助青岛洛维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上游原材料企业开拓市场、合资合作;招引合肥力翔电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青岛分公司,为国轩配套电池铝壳体、盖板;且每年在本地采购零部件、电子元器件、辅材、机械加工和设备类等达1000余万元,未来更将探索与北京汽车制造厂、高合汽车等形成配套,拉动上下游产业集聚,提升莱西新能源产业的聚集度和影响力,为莱西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构建汽车产业经济“内循环”

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是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跨界融合的关键交汇点,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竞争的重要赛道。为了助力莱西汽车产业集群加速隆起,今年6月份,莱西市汽车产业联盟成立,这不仅意味着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依托“关键链主企业”不断延长、壮大,更将借助产业联盟的力量为落户企业找订单、寻销路,构建汽车产业经济“内循环”,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为莱西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经过近10年的发展,青岛莱西姜山镇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2021年4月,莱西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入选全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2022年2月,莱西市姜山镇获评新能源汽车小镇。目前,莱西市已经形成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机—电池—整车生产—汽车后市场”相对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推动着域内产业由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低端制造型的“浅蓝”产业迅速向科技创新型、新兴产业型、高端创造型的“深蓝”产业迈进。

“随着北京汽车制造厂等两家整车制造总部基地的落户,我们正在布局汽车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打造整车制造总部基地。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百万辆规模、千亿级产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目标,打造全球领先、全国第一、全省唯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新高地。”莱西市姜山镇党委书记陈德利说。

今年年初召开的莱西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明确,坚持工业立市、实业兴市、产业强市,将围绕新能源汽车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力,构建富有莱西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6+1”产业体系。而在“6+1”产业体系中,新能源汽车产业被放在首位,充分彰显莱西对其寄予的厚望。未来5年,莱西市将发挥北京汽车制造厂等龙头带动作用,强化配套与整车协同发展,助推汽车产业链条聚积成势,为加速打造胶东半岛中心区域经济隆起带注入澎湃动能。

青岛西海岸新区

立智能工厂标杆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范镇

今年1月份,青岛西海岸新区发展和改革局印发青岛西海岸新区“十四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西海岸新区积极布局,围绕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高地的目标,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在全区重点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品牌中高端的历史突破,打造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

在聚焦发展中高端新能源汽车方面,西海岸新区列出了重点推进项目,分别是上汽通用五菱项目、力神动力电池项目、朗进新能源设备项目等。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产业链长、涉及面广、带动性强,对保就业、稳增长、强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五菱青岛公司助推汽车产业发展

位于西海岸新区的上汽通用五菱青岛分公司位列青岛制造业前十强,产值累计超2500亿元,纳税累计达160亿元,本地化供应商48家,带动就业近3万人,成立17年来,为青岛汽车产业和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以来,汽车市场遭遇寒流,汽车工业主要聚集地多个城市出现疫情,给汽车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和产业链安全、运输链通畅带来冲击。在行业“遇冷”的背景下,上汽通用五菱在供应链端“强链补链”,在市场端创新业务模式,全面建立线上获客体系。

5月27日,青岛市政府发布“亿惠青岛 驾享生活”汽车消费系列活动,单台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达6000元,进一步提振了青岛汽车的消费信心,带动了汽车产业链复苏。汽车产业作为青岛支柱产业,在这一轮政策带动下,将对青岛经济发展产

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蝉联22个月新能源汽车销冠

上汽通用五菱秉承“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理念,深刻洞察到中国城市普遍存在拥堵、停车难、油费高等出行问题,以及人民对于实用便捷出行工具的真实需求。为此,五菱积极开拓创新,于2020年7月底推出“人民的代步车”——宏光MINIEV,为广大老百姓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代步出行方案,开拓了代步车蓝海市场。截至2022年6月,宏光MINIEV车系销量达46249台,连续22个月蝉联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冠。

作为西海岸新区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为积极响应国家促进消费政策,上汽通用五菱在汽车行业内率先发布10亿元购车补贴政策,助力汽车产业销量增长,稳定上下游产业链运行。从6月1日起,消费者登录LING Club APP、五菱汽车官网、上汽通用五菱官网等官方指定线上渠道购车,即可享受全系产品至高21000元补贴,“9块9下订单再送交强险”等优惠政策。

另据了解,上汽通用五菱“两个百万 五个百亿”全国战略布局将覆盖青岛工厂,助力青岛工厂实现新一轮升级发展,为青岛的城市绿色发展再做贡献。青岛新能源用户线下体验中心LING HOUSE将打造为五菱品牌线下体验的典范,探索直面用户的高效经营模式,通过更时尚的营销方式给青岛这座城市带来活力。

未来,上汽通用五菱致力于将青岛工厂打造成为全球新能源基地和国际标杆绿色智能工厂,助力青岛、山东成为集大数据、智慧、绿色、生态于一体的示范城市。

即墨区

占领新能源汽车赛道制高点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

记者

李倚慰

见习记者

毛梓轩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持续高歌猛进的重要阶段,电动化渗透率大幅提升。汽车产业已然从传统汽车的制造属性逐步跨越至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与科技属性。

《青岛国际汽车城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5年)(征求意见稿)》指出,青岛将借鉴斯图加特汽车城、上海汽车城、成都汽车城等国际国内先进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理念,立足即墨汽车产业新城和莱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现有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基础,打造青岛国际汽车城,力争2035年实现汽车产业营业收入5000亿元。

如今,青岛市即墨区已形成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一汽解放商用车基地、一汽解放新能源轻卡基地、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四大整车龙头带动,涵盖底盘系统、汽车电子、汽车内外饰等零部件的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成为青岛市汽车产业的重要支柱。

配套布局产业链

围绕奇瑞这个准链主企业,即墨区在项目东侧规划了千亩零部件产业园,实现整车厂和零部件企业高度融合、协同发展。园区按照规划、建设、配套、招商、运营“五统一”的原则,打造国内先进的开放式、智慧化、生态环保的现代产业园区。

上半年,即墨区结合汽车产业特点,逐一分析大众、解放、奇瑞等落户整车企业的一级供应商,制作汽车产业招商路线图,按图索骥开展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亩产效益优质企业,调整生产结构,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也降低奇瑞采购成本和疫情带来的供应链风险。

新能源乘势而上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到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近年来,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大背景下,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引导,使得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

市场观察

蔚小理挑战BBA背后的资本力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李冬明

2022年,新能源汽车成为经济下行大背景下,为数不多的需求亮点之一。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造车新势力TOP3,蔚小理集体进入新品周期,第二轮旗舰车型密集上市,而且不约而同地将目标市场锁定30万元中大型SUV,直接对标宝马X3、奔驰GLC和奥迪Q5三大豪华品牌。蔚小理挑战BBA的底气与其背后雄厚的资本势力直接相关。

2020转折之年

在2019年,造车新势力们远不如现在这般强势,在融资最困难的一年,沿用“烧钱”“圈粉”互联网思维的蔚小理陷入财务危机,销量下滑、持续亏损,新车型的升级换代近乎停滞,小鹏P5继续沿用第一代产品G3的车型平台;蔚来EC6基于ES6改款,第二代纯电平台新车型一拖再拖;理想ONE动力总成、自动驾驶方案的缺陷被市场诟病。就在这一年,长江汽车等多家新兴造车企业由于市占率落后等原因开始掉队,甚至陷入破产的境地。

对于厂商来说,剩者为王;对于资本来说,剩者出现意味着天下版图初定,剩者拥有更大的市占率提升空间。熬过了寒冬,活下来的三大造车新势力迎来了资本投资潮。

2020年4月,蔚来汽车赢得合肥国资70亿元股权投资,当年6月、9月、12月,蔚来连续三次进行增发,融资金额累计达到约52亿美元。同年,理想、小鹏先后在美国市场IPO并增发,累计融资分别达到26亿美元和36亿美元。

资本扎堆新能源

三大造车新势力车企在2020年的密集融资,为今年全新车型的研发上市奠定了基础。进击的“蔚小理”只是资本扎堆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缩影。根据企查查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共发生融资事件239起,披露总额达到3639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81.66%,融资次数及融资金额皆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2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市场共成交1,034起,外资并购青睐的行业,除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汽车、化工原料及加工排名第二;中企境外并购以化工原料及加工、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以及能源及矿产领域项目为主。值得注意的是,64起能源及矿产并购案多为与新能源汽车相关的锂矿,以及与光伏有关的石英矿和硅矿,表明新能源产业景气度高涨拉动上游原料需求。在46起汽车行业并购案中,涉及车规级MCU、自动驾驶、电源芯片等新能源车智能化技术的项目占比较高。清科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具备制造业比较优势,由此吸引到资本投资。

研究机构普遍认为,“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在造车理念、产品设计、新技术应用、销售渠道与服务等多方面,具有明显优于传统车企的创新能力,让市场相信在未来的行业竞争中,新势力或将更具备竞争优势。但这些理论上的优势能否变成真正的市场竞争力,资本起着决定性作用。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销量的比重将由2020年的5.4%提升至20%。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将看到更多资本进入的身影。

长期价值遭遇短期高估

长期成长的高确定性,这是资本市场最受欢迎的股票类型之一。新能源恰恰具有这个备受青睐的优点。

这种长期成长的高确定性,来自产业政策的明确规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