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淼
赵震
上周,海尔智家、青岛港、特锐德分别列热度榜前三位。青岛境内60家上市公司中,逾4成股价上涨,国恩股份上周上涨24.95%,实现领跑。上周,6家青岛上市公司发布2022半年度报告,澳柯玛、百洋医药、华仁药业、德固特均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泰德股份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10.17%,净利润同比下降29.25%,民生控股受典当业务影响,亏损约488万元。
上周境内上市青企超4成股价上涨
上周,A股各大指数均呈现“倒V”走势,沪深两市周交易额达到52452亿元,北上资金净流入近60亿元。其中,上证指数下跌0.57%,深证成指下跌0.49%,创业板指上涨1.61%,科创板指数下跌0.46%。光伏、风电、空能热泵、消费电子等概念股上周表现活跃,涨幅前3名的行业板块是电力设备、农林牧渔、公用事业,分别上涨4.18%、4.17%、4.03%,跌幅前3名的行业板块是美容护理、计算机、医药生物,分别下跌4.36%、3.62%、3.31%。
上周,青岛境内60家上市公司逾4成实现股价上涨。涨幅较大的是国恩股份、青达环保、高测股份,股价分别上涨24.95%、21.76%、15.24%。跌幅较大的是伟隆股份、海利尔、华仁药业,股价分别下跌14.99%、10.55%、9.56%。受风电和消费电子板块持续活跃利好,国恩股份连续3天触及涨停板,股价上探到38.54元,创出近2年以来的新高。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高测股份,上周盘中股价最高触达99.6元,逼近百元股关口,再创历史新高。较2021年5月11日历史最低点17.20元,涨幅高达479%。
同花顺显示,截至8月19日,青岛境内60家上市公司市值合计8292亿元,较8月12日收盘8215亿元增加77亿元。市值前十名分别为海尔智家、青岛啤酒、赛轮轮胎、青岛港、海尔生物、森麒麟、高测股份、青岛银行、特锐德、青农商行。其中,高测股份再次前进一位。市值涨幅靠前的是海尔智家、高测股份、国恩股份,分别增长59.52亿元、29.04亿元、18.58亿元。市值跌幅较大的是青岛啤酒、赛轮轮胎、软控股份,分别减少13.37亿元、11.33亿元、6.77亿元。
青岛境内60家上市公司周成交量总额为437.20亿元,较前一周增加31.7亿元。周交易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达14家,其中,海联金汇、国新健康、海尔智家周交易额较高,分别达到70.57亿元、29.11亿元、28亿元。主力资金流入较多的是高测股份、青岛食品、海尔智家,分别净流入1.02亿元、3997万元、3528万元。其中,高测股份两周主力资金流入达到2.09亿元。海联金汇、国恩股份、华仁药业、汇金通等4家上市青企主力资金流出超过亿元。其中,海联金汇和华仁药业主力资金净流出分别为2.85亿元、2.65亿元。青岛食品、海联金汇、伟隆股份等3家上市青企周换手率超过50%,换手率分别为101.93%、66.85%、59.78%。新华锦、青达环保连续5天跑赢大盘,上涨态势良好。
两家上市药企营收净利双增长
上周,青岛两家医药企业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营收、净利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8月16日,百洋医药披露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37.30亿元,同比增长11.5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14.58%。
随着医药行业改革不断深入,医药行业进入专业分工时代,医药企业对于产品商业化价值实现及品牌运营服务的需求更加紧迫。作为医药产业链商业化环节重要的CXO平台,百洋医药紧抓发展机遇,在主营业务赛道不断发力,持续领跑行业发展。今年上半年,百洋医药的核心业务品牌迪巧、泌特、安斯泰来系列、海露等稳步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6.98亿元,同比增长31.12%,成为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今年以来,百洋医药持续收获主流上游药企的认同,2022年2月,百洋医药与上海谊众达成战略合作,承接肿瘤创新药紫晟商业化运营。在双方的倾力合作下,紫晟正在快速突破与患者间的“最后一公里”,惠及更多肿瘤患者。8月,百洋医药与武田制药再度携手,双方围绕消化领域药物持续开展商业化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品牌的销售渠道范围。
8月17日,百洋医药接受机构调研,中信建投、中信资管等22家机构参与,针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点,百洋药业表示,目前已经形成了OTC及大健康(包括功效型护肤品)、OTX等处方药和肿瘤特药多品牌的矩阵,未来还会增加器械品牌矩阵。
另一家上市药企华仁药业8月19日发布半年度报告: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22亿元,同比增长2.73%;净利润7410.13万元,同比增长0.81%。
近几年,业务拓展、产品线升级以及营销转型等多举措持续推动下,华仁药业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2年上半年,治疗制剂业务板块实现营收8463.56万元,同比增长94.55%,增速列各板块之首。据悉,治疗制剂业务增长,很大程度来自2021年收购安徽恒星制药对产品结构的改善。今年4月,安徽恒星拥有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取得药监局核准,使公司成为国内第2家获批(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今年5月,同为安徽恒星旗下的“喷他佐辛”原料药通过CDE审批,推动公司成为国内第2家通过该原料药审批的企业。
澳柯玛发力“互联网+全冷链”战略
除此之外,上周还有4家上市青企发布2022半年度报告。澳柯玛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0.29亿元,同比增长14.58%,净利润为1.12亿元,同比增长3.07%。澳柯玛的产品主要包括制冷电器、生活电器、空调、洗衣机和自动售货机等。其中,以冰柜和冰箱为主的制冷电器是该公司的核心业务,收入规模占比最大。
近年来,澳柯玛实施“互联网+全冷链”战略,回归以制冷为核心的传统优势业务,同时将拖累公司的其他业务进行了彻底剥离,盈利能力增长明显。数据显示,2021年澳柯玛实现营业收入86.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1.6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71%。营收、净利大增,也表明打造以制冷为核心业务的全冷链战略符合其发展实际。
8月19日,德固特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德固特实现营业收入1.18亿元,同比增长11.91%,净利润为2388.69万元,同比增长33.81%。泰德股份上半年表现欠佳,实现营业收入1.20亿元,同比下降10.17%;净利润838.03万元,同比下降29.25%。受疫情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民生控股典当业务部分客户产生逾期,上半年亏损约488万元,营业收入约802万元,同比减少57.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