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科创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深圳先行探路 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

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公布

  软体机器人果蔬分选平台演示(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近日,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公布,并拟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

《条例》旨在为促进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也为国家层面相关立法先行探路。有内业专家分析认为,《条例》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工智能治理规则,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有效落地。

明确人工智能概念和产业边界

目前,我国在法律层面对于人工智能及人工智能产业的概念尚未作出规定,学术界对于其定义也尚无统一认识。《条例》从技术角度对人工智能的概念作出了规定——利用计算机或者其控制的设备,通过感知环境、获取知识、推导演绎等方法,对人类智能的模拟、延伸或扩展。同时明确了人工智能产业的边界,将人工智能相关的软硬件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系统应用、集成服务等核心产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等各领域融合应用带动形成的相关产业都纳入人工智能产业范畴。

在明确人工智能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条例》还率先建立人工智能统计与监测制度,为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统一的数据支撑和政策支持。

北京观韬中茂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李洪江认为,《条例》首次明确了人工智能概念和产业边界,为今后的立法提供了参考,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依据,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人工智能治理规则,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有效落地。

建立面向产业的算力算法开放平台

目前,深圳市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仍相对薄弱,大多数企业经营研发侧重于应用层面。

针对这一问题,《条例》一方面致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出建立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构建覆盖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周期的扶持政策体系。另一方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人工智能项目管理方式,公开征集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通过非周期性项目资助等方式予以支持。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数据和算力算法的支撑。《条例》要求政府构建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数据资源体系,建立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公共数据共享目录和共享规则,推动公共数据分类分级有序开放。

同时,建立面向产业的算力算法开放平台,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设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开放算力资源,降低企业开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培育共享协作的开源治理生态。

破解人工智能落地难问题

“落地难”是制约人工智能发展的一大瓶颈。《条例》出台一系列政策,发挥应用场景赋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作用,更好打通创新“最后一公里”。

《条例》规定产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开放制度,定期发布人工智能场景需求清单,公开征集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吸引境内外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供给方,引导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吸引产业要素集聚。在分级分类监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品准入制度,规定对于国家、地方尚未制定标准但符合国际先进产品标准或者规范的低风险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允许通过测试、试验、试点等方式开展先行先试。

针对人工智能基础研究能力相对薄弱、大多数企业经营研发侧重于应用层面的问题,《条例》提出建立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构建覆盖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周期的扶持政策体系。另外,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人工智能项目管理方式,公开征集科技创新项目和成果,通过非周期性项目资助等方式予以支持。

此外,《条例》还要求设立专门的人工智能治理机构,规定市政府应当设立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伦理安全规范的制订和实施。

深圳人工智能企业数居全国第二

近年来,深圳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据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统计,2021年深圳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为202亿元,同比增长41.3%。预计2022年深圳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267亿元,同比增长32.8%。

近年来,深圳市先后出台了《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福田区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2019-2020年)实施方案》《深圳市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支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等多项政策。

《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年)》提出:到2023年建成20家以上创新载体,培育20家以上技术创新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龙头企业,打造10个重点产业集群。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到6000亿元。并且在主要任务中,提出突破核心技术和推动智能产品创新,培育梯次发展产业集群。

深圳人工智能产业有较好的基础,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1300多家,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二。率先为人工智能产业立法,是深圳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重要抓手,也将为国家层面立法探索经验。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征求社会意见目前也正在进行当中,征求意见时间为8月30日至9月13日,结束征求后有望尽快推出。该征求意见稿共六章七十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明确人工智能产业范围,完善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产业发展;推动场景应用赋能,融合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体系化治理框架,维护产业发展与安全。

综合《北京商报》《证券时报》等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