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去年我国CPI涨幅大幅低于发达经济体

国家发改委:今年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平稳

综合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数据,2022年全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

同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司长万劲松表示,展望2023年,尽管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

去年CPI月度同比涨幅均低于3%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CPI月度同比涨幅均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其中9月份涨幅最高,达2.8%,但仍处在合理区间。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涨幅一直处于1%左右的区间波动,我国工业消费品以及服务消费价格保持稳定。

2022年12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做好市场保供稳价,物价运行总体平稳。CPI同比上涨1.8%,涨幅比11月份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由11月份下降0.2%转为持平。

2022年全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上涨4.1%,低于2021年全年8.1%的涨幅。其中,受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下降影响,2022年12月份PPI环比由11月份上涨0.1%转为下降0.5%;受2021年同期对比基数走低影响,PPI同比下降0.7%,降幅比11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

万劲松说,2022年我国物价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CPI单月涨幅始终运行在3%以下,全年上涨2%,大幅低于美国、欧元区、英国等发达经济体和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涨幅,“国际胀、国内稳”对比十分鲜明。

“回顾2022年稳物价工作,重点是做好‘稳民生商品、稳大宗商品、稳市场预期’三方面工作。”万劲松说,以粮食和生猪为重点、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为抓手,全力稳定重要民生商品价格;以煤炭为“锚”,千方百计稳定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创新预期管理机制,稳定市场预期。

他说,展望2023年,尽管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粮食生产连续丰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基础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继续保持物价总体稳定。

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具备坚实基础

重要民生商品关系人民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牛育斌介绍,2022年围绕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做了一系列工作,全年CPI中的食品价格指数上涨2.8%,明显低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10%左右的涨幅。

“我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已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较为完备的调控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障好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消费需要。”牛育斌说。

受周期性、季节性、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2022年生猪市场形势较为复杂。万劲松介绍,上半年生猪价格低位运行时,连续13批次收储中央猪肉储备,督促指导各地同步收储,提振市场信心;下半年生猪供应偏紧、价格一度过快上涨时,连续7批次投放中央猪肉储备,指导各地同步投放地方储备,增加市场供应。通过强化监测预测预警、积极开展储备调节、强化市场监管、积极稳定市场预期等一系列保供稳价措施,缓解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

“当前国内生猪产能总体处于合理区间,预计2023年价格波动幅度将小于2022年。”万劲松说,将继续紧盯市场动态,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4大举措保障春节民生商品价格稳定

临近春节,如何保障节日市场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牛育斌说,一是强化监测分析预警,指导各地密切监测居民消费市场运行和价格变化,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作出前瞻性安排;二是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提前做好充实储备、产销衔接和应急预案等准备;三是确保货源充足,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商超等骨干流通主体加大提前备货、铺货力度,丰富品种选择;四是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正常价格秩序。

“从近期调度情况看,各地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储备充实,市场价格平稳有序,能够保障广大城乡居民节日期间消费需求。”牛育斌说。

价格补贴发放方面,周伴学介绍,2020年以来,各地累计发放物价补贴约37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7.3亿人次;其中2022年发放物价补贴约65亿元,惠及困难群众约2亿人次,对缓解物价上涨影响、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