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泓镔
银发经济是举世公认的蓝海领域。进入疫情后时代,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以及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困境,迫切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新赛道。银发经济的繁荣与健康发展恰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什么是银发经济?目前理论界的看法不一致。尚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统一的概念体系。有的学者将银发经济等同于老年产业、老龄产业,即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而产生的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产业。有的则认为银发经济与老龄产业、养老产业是不同的概念,外延更加宽泛,既包括与老年群体相关的各类产业的生产,也包括老龄社会条件下的分配、交换、消费乃至科技、劳动力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从内容看,银发经济大致分为日用品经济、保健品经济和服务类经济等。银发经济的对象就是老年人。这一群体不断扩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对照国际通行标准,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则意味着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一比重超过14%,则标志着这个国家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从青岛来看,老龄化程度更为显著,截至2019年底,青岛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86.8万人,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达到22.5%。
老龄社会的到来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所谓机遇是指,满足日益庞大的老龄人口养老需求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银发经济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十分诱人。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估算,在2014-2050年间,我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增长至33%。银发经济成为影响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
银发经济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银发经济已被列入国家经济发展规划。2021年底,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首次专章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发展壮大老年用品产业,促进老年用品科技化、智能化升级,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
近年来,虽然银发经济发展不断提速,但与我国老龄人口的实际需求尚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市场供给能力弱,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从产品的丰富性来看,在全球的6万多种老年产品中,中国市场可见的仅为2000余种;针对不同年龄段银发群体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较为短缺,对老年人文化、娱乐和社交方面的需求关注不够;缺乏对老年市场细分和老龄群体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市场上针对老年人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较少,技术赋能力度不足,智能助老产品种类有限、普及度不高,养老服务面临着“政策热、市场冷、企业难”的窘境。
推动银发经济健康发展,必须关注老年人的消费需求。进入新时代,银发消费出现了新的特点:第一,在消费的发展方向上,享受型消费成为潮流。比如,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热衷于旅游,注重养生保健,在身心健康维护上舍得投入。第二,在消费方式上更加追求便利性。互联网成为银发经济的发动机。疫情期间,老年人加速拥抱数字生活,他们愿意尝试网上购物,体验网络消费的乐趣。第三,在消费品类上,智能化产品备受青睐。随着生活能力的弱化,老年人越来越重视智能辅助。如健康监控设备、智能远程呼叫系统等受到老年人的喜爱。显然,我国的银发消费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消费过程中不再一味追求低廉的价格,而是更多关注产品的品质、实用性和体验感。
生产为了消费,消费又促进生产。老年人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消费水平的迭代升级为促进银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作为地方政府而言,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采取有力措施,促进银发经济健康发展。一是高度重视,搞好顶层设计,将银发经济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围绕银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土地、税收、人才、资金等难题精准发力,强化政策引领,助推银发经济做大做强。三是强化技术赋能。要积极向周边国家特别是日本学习。日本是全世界最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日本在促进银发经济中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高度重视技术赋能、大力发展智慧银发经济。日本企业为满足老年人口需求,借助最新技术手段,如助机器人、智能家居、在线购物、虚拟现实、自动驾驶和家庭监控等,打造出一个“智慧银发经济”。四是吸引资本向银发经济聚集。银发经济中的养老产业具有高投入、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没有巨量资本的持续投入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公共政策性金融,提供规模化的银发经济发展长期资本和政策性金融战略支撑性服务,将资本吸引到关键的养老产业中,通过养老产业的不断壮大,助推银发经济。
总之,面对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银发经济的发展,从银发经济中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从银发需求中找到银发经济发展的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