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清算所)大宗商品现货清算业务上线数字人民币清结算服务并调整运营时间,该结算服务暂不收费。
当日,预付式经营领域应用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启动仪式在深圳举办。这是深圳市在破解预付式经营难题,推广数字人民币方面的又一关键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
记者了解到,目前,数字人民币在多领域应用已日趋成熟,包括购物、公共交通、住房公积金缴存与提取、银行贷款、保险缴费和理赔等。
应用场景再扩容
上海清算所公告称,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大宗商品现货清算业务将于2023年6月26日上线数字人民币清结算服务,并将运营时间调整为工作日9时-18时。
业内人士称,这是数字人民币落地的又一场景,标志着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入了清算领域。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数字人民币在大宗商品现货清算业务应用,可以让交易更加安全,同时还能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便捷、高效等优点,促进大宗商品交易业务发展。
“数字人民币在银行间市场的应用推进,是其在对公领域应用突破的典型代表之一,能够为后续数字人民币在大额场景的应用打下坚实根基。”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
上海清算所称,为体现数字人民币普惠金融的设计理念,数币清结算服务暂不收费。在厚雪研究首席研究员于百程看来,数字人民币具有“支付即结算”的优势,成本优势可能推动交易方更积极地使用数字人民币,从而扩大数字人民币的试点范围。
记者注意到,6月以来,数字人民币在多领域落地开花,实现新突破。在青岛,数字人民币无网无电支付应用在轨道交通领域落地试点;在广州,住房公积金数字人民币贷款发放应用落地,实现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等主要业务场景数字人民币应用全覆盖;在苏州,数字人民币无网无电支付应用在公交领域落地。
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花样多
除了参与到大宗商品清结算服务中,数字人民币在提振消费、便民利民等方面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6月26日,预付式经营领域应用数字人民币试点推广启动仪式在深圳举办。这是深圳市在破解预付式经营难题,推广数字人民币方面的又一关键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在预付式经营中引入数字人民币,实际上就是采用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进行预付资金管理。这种交易方式一方面将合同条款写入智能合约,商户不能随意划转消费者预付的资金;另一方面,在实际消费之前,预付资金仍然属于冻结状态,有效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同时,使用数字人民币还能够实现对预付式资金的可追溯管理,确保预付式资金不被挪用,避免预付式经营者“爆雷”“跑路”等极端情形。
在交通出行领域,北京24条地铁运营线路自2021年起就已支持数字人民币过闸及购票乘车。今年6月,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更是推出“数币0元乘地铁”活动,为在部分车站上下车的乘客送出行福利。6月20日,数字人民币无网无电支付应用首次在青岛轨道交通4号线张村站和科苑经七路站落地试点。据介绍,该项目实现了无网无电状态下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地铁过闸通行,过闸平均交易时间约为260毫秒。同时,也减少了乘客因手机无电、通信网络覆盖不到等因素带来的使用障碍。
近年来,利用优惠吸引消费者办卡充值的预付式消费受到欢迎,但预付卡市场存在一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乱象。为此,有关部门曾推出数字人民币智能合约预付资金管理产品,以期探索预付式消费资金管理新路径。
记者注意到,如今使用预付卡的消费者对数字人民币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中国支付清算协会6月25日发布的《2023年预付卡用户习惯调查报告》显示,1221份有效问卷当中,60%的用户已注册数字人民币钱包,超70%的用户接受数字人民币预付卡进行消费。随着数字人民币的逐步推广,未来基于数字人民币支持的预付卡,将更加便捷、安全和智能化。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2023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在交易规模、覆盖领域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伴随各地政府进一步明确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推进目标,数字人民币“飞轮效应”或正在形成,未来3年有望迎来快速发展期。
探索生态体系建设
“数字人民币是数字经济重要的底层支撑之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数字人民币面临重大机遇。”周茂华表示,数字人民币有助于提升交易安全性、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透明度和成功率;同时,数字人民币具有天然金融普惠特征并有助于提升金融稳定性等,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事实上,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运行持续深化,加速走进千行百业,与丰富的场景相融合。平安证券表示,从当前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度来看,试点已经由准备阶段,迈向机制建设更健全、应用场景更深入的推广阶段。今年1月,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将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持续完善顶层设计和生态体系建设。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深入,数字人民币的普及还需逐步建立健全管理框架,并形成参与各方可持续的商业生态,体现出数字人民币的优势和成效。”于百程称。
综合《中国证券报》《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