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济南出差回到家,还没顾的上休息,便接到初中同学打来的电话,约好晚上去东镇啤酒屋喝啤酒,可能是这几天在济南被那火炉的天气熏烤得没了力气,听到去马路边喝散啤精神立马抖擞起来,胡乱地洗把脸就下楼了。
当我打出租车到了台东五路的啤酒屋时,同学们已经喝起来了,寒暄了几句便享受起这夏天神韵般的液体,几杯下肚后,我便走出小屋,站在台东五路的路牙上向四边望去,周围全被一些水泥盒子般的居民楼包围着,以前通长的道路现在也被当代商城拦腰截断,所谓现代化的都市繁荣的背后失去了一份民俗的韵味,那古朴的街道也没有了当年色彩,市民的居住条件改变了许多,人均面积也增加了不少,可总感觉少了许多原汁原味的神韵。
我回过头来凝视着周围的建筑,仔细回想着原先此地应该是哪?因为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从台东四路到六路一带我儿时的记忆很深,周围的那几栋小洋房还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真的很安静,静到无声无息地。
像这种夏天的日子,太阳烤得马路上柏油都化了,穿拖鞋在路上走,经常鞋子就粘在路上了,一条条小街几乎没有树荫,唯一在台东六路小学内几株大树上的蝉还在枯燥地叫着,令人昏昏欲睡。
对于那时的我而言,这安静就是百无聊赖。真的是“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长大”,等待离开这了无生意趣的生活圈,因为这里的安静与我无关,可那过去影像我还是不曾忘记。
在老台东的棋盘街里,大部分民居都是砖木结构的平房,几栋鹤立鸡群的二层小楼已是佼佼者了,这些小楼都是民国时期建造的,好多还是抗战时期日本人建造的,解放后有些被政府办事机构作为办公场所了,像威海路办事处、威海路派出所、台东法院、台东检察院等,都是把这些过去遗留下的老建筑作为政府的驻地了。
唯一值得称赞的是坐落于台东四路到五路,在大成路区域内的一栋二层洋房,还带有一个好大的院子,里面栽种了几株梧桐树,每到春天都会绽放出一串串紫色的花蕾,夏天,洋房的墙壁上爬满了绿色的爬墙虎,与树荫下的矮篱笆交汇在一起好看极了,那时候我每次经过或者去那院子里玩,都会有一丝默默的羡慕。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台东四路市场的名声越来越大,在青岛也是仅次于即墨路市场的一个室外小商品集聚地,它从贩卖由上海和广州打包来的境外旧服装的地摊慢慢发展成为了领导年轻人流行时尚的私人市场。
流行的款式最迟几个月之后就会从香港、上海乃至广州以一种仿造的形式出现在这里,就这样,老外、明星、普通老百姓纷纷慕名而来,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有人说:无论现实中的压力与梦想中的精彩有多少距离,在这里,人们可以一律平等地将时尚进行到底,在这里可以任意地同商贩们砍价,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种时髦的购买方式了。
这里有各式各样的小吃,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伴随着这些珍贵记忆映入我们脑海的,是昆明路、人和路、和兴路、菜市一路、阳明路等一个个熟悉而又亲切的名字,虽然如今其中的大部分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繁华喧嚣,但走在这些小马路上,寻找并追忆有关逝去时光的一些蛛丝马迹,拾起那一份份记忆碎片,一种别样的情怀依然慢慢涌上心头。
随着当代商城的开工建设,这里的喧闹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洗尽铅华、隐掩在老东镇光鲜之下的小马路,那几栋淹没在平房之间的小洋房也不见了,幽幽静静的氛围也没有了,如今,再到那里去,已经看不到昔日的铅华,取而代之的是高大上的商场和更加杂乱的喧嚣,现在只需要短短几分种就可以将它走一遍。因为好大一部分已经不存在了。
如今的台东四路至六路一带已经成为了新市北的一个坐标,却早已没有了昔日的民间风情,我们如今也只能从周边老百姓的生活里追寻到曾经那么一丝丝的回忆了,可唯一不变的还是夏日里光着膀子喝散啤的老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