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电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表示,初步核算,202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国民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按年均汇率计算,120万亿元折合美元约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202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5698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2741美元,连续两年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
“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意味着我国的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国际影响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意味着我国发展基础更牢、发展质量更优、发展动力更为充沛,意味着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说。
从经济增速来看,康义表示,现在德国公布了全年经济增速预估数,为1.9%;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美国、日本2022年GDP增长都不会超过2%,“在这么多超预期因素反复冲击下,我国3%的GDP增速是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速度”。
“总的来看,2022年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发展质量稳步提高。同时也要看到,国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康义说。
展望2023年,康义表示,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各项政策不断落实落细,生产生活秩序有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2023年中国经济一定会整体好转。生活秩序恢复,都将给2023年的经济增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6%
2022年工业“压舱石”作用持续发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据康义介绍,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40.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均居世界首位,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6%。
哪些产业强势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领跑其他行业。2022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5.6%,分别快于全国水平3.8、2.0个百分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微降
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上年下降0.2%。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0448亿元,下降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9285亿元,与上年持平。
康义表示,去年整个消费市场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特别是聚集性、接触性消费受限,对整个消费市场形成的冲击较大。另外,居民消费意愿也在下降,不敢消费、不便消费问题比较突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0.2%,消费市场受疫情短期扰动比较明显。
康义表示,2023年消费市场有望逐步恢复,有几个有利的条件:一是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巨大。14多亿人口,本身就有一个巨大的消费需求。同时,消费结构升级总体趋势没有改变。二是线下消费和服务消费正在逐步恢复。随着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消费场景限制将大幅减少,为服务消费、线下消费的恢复创造了条件。三是新消费热点在不断涌现。“互联网+”“数字+”这些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绿色消费、健康消费、文化消费比较活跃。四是就业稳、收入增有利于拉动消费。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2022年全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
具体来看,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9%,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1.9%和4.2%。
康义介绍,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601元,中间偏下收入组19303元,中间收入组30598元,中间偏上收入组47397元,高收入组90116元。
康义表示,就业稳、收入增,将有利于2023年的居民消费的表现。
全国人口总量负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一数据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
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75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2.0%;60岁及以上人口2800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097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9%。
康义表示,我国人口统计是十年做一次普查。十年期间,采用抽样调查和定向追踪的方法测算。在非普查年份,人口抽样调查的时点是每年的11月1日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