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端午又至。“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既饱含家国情怀,又充满文化意蕴与民俗趣味。
赛龙舟、包粽子、佩香囊……这些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有沈从文在《边城》中为我们现场直播的赛龙舟盛况,“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枝小令旗,左右挥动”;有迟子建在《故乡的饮食》中提及的“若是用五彩线捆粽叶的话,粽子看上去就像花荷包了”;也有林海音在《我的童玩》中说的“同时做的还有香包,用小块红布剪成葫芦形、菱形、方形,缝成小包,里面装些香料”;更有琦君在《粽子里的乡愁》里“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不同地域有不同的文化,端午节的习俗自然也不尽相同。
在四川生活七年的我,回到家乡后仍会想念伍红贤老师给我做的粽子。伍老师是我大学的老师,每逢端午节,总会送给我一袋自己包的粽子。粽子不大,也就和鸡蛋差不多大小,五彩绳缠绕,精致脱俗。在北方习惯了蜜枣、花生、豆沙馅的粽子,陡然吃到了这麻辣味道的粽子,真的,一开始是一万个不适应,天底下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操作?粽子不都应该是白味的吗?
伍老师包的粽子也是有“荤”有“素”,原料里糯米、腌肉自不必说,还有几种豆子,里面神奇的秘方当然就是那几粒“青花椒”,香甜之外,绝对会给食者一种突如其来的清爽透凉之感。农历五月的四川早已高温高湿,想必这花椒味的粽子也是辛勤巴蜀人民的智慧。
回青十几年了,每当我拿起粽子,闻到粽香,眼前总是会闪出那位体态丰腴、和蔼善良的伍孃孃,想起一段段美好过往。每个人心中的粽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味道,每逢端午节,我总会给孩子讲起我的伍老师,讲起那种清爽透凉之感的粽子。恰逢佳节,大家也别忘了向身边的人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愿世间美好,都接“粽”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