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昨日召开。2024年,山东将探索发放房票及住房消费券、减免税费等方式降低购房成本、稳定市场预期;优化二手房交易流程,推动卖旧买新、“带押过户”,落实差别化公积金信贷政策,优惠政策集中向首套购房、多子女家庭倾斜;探索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总结现房销售试点经验,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
去年多项指标名列前茅
新房网签1.25亿平方米,居全国第一;开工老旧小区改造72.51万户,居全国第一;办理工程项目审批19.3万件,办件量居全国第一;建筑业增加值稳居全国第二……过去一年,全省住建系统各项重点工作跃升发展,多项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全省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3年,山东开展4轮包市督导,组织2批专项借款审计,规范借款调剂循环使用,267亿元借款拨付91.1%,建成交付23.3万套、交付率87.7%,超额完成国家目标任务。东营、济宁、德州、聊城已全部交付。建立开发项目三级包保责任制,严格预售资金监管,有效防止了新的房地产风险。
2023年,山东筹建保租房8.45万套(间),发放租赁补贴8.2万户,分别完成101%、183%。棚改开工9.3万套、基本建成18.3万套,分别完成104%、227%,城镇开发边界内1107个未建成社区已完成888个。青岛旧改、棚改和发展保租房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2023年,山东新增缴存1990亿元,提取1478亿元,发放个贷897亿元,支持职工购建住房20.2万套。“数字黄河链”公积金跨域无证明通办入选山东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今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超7000亿元
2024年,山东将积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努力让“人人有房住、房子有人住、人人住好房”。
在稳市场方面,今年山东将继续落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及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探索发放房票及住房消费券、减免税费等方式降低购房成本、稳定市场预期。以片区更新优化住房开发供给,满足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优化二手房交易流程,推动卖旧买新、“带押过户”,落实差别化公积金信贷政策,优惠政策集中向首套购房、多子女家庭倾斜。强化住房租赁市场信用管理,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租赁企业。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重拳整治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物业等方面乱象。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000亿元以上。
在防风险方面,今年山东将精准发力保交楼,建立以城市为单元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一项目一方案”落实资金支持,积极争取人民银行保交楼贷款,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防止债务违约风险集中爆发。强化专项借款循环使用,加快剩余保交楼项目建设交付。同时,加强开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在建项目预售资金监管,实现“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集成服务,防止出现新的房地产风险。
在促转型方面,今年山东将建立“人房地钱”联动机制,根据住房需求和市场存量、城镇化率及人口流动状况,科学配置土地、资金等要素资源,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促进市场供需平衡。探索商品房预售制度改革,总结现房销售试点经验,有力有序推行现房销售。同时,要求各设区市认真落实省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研究出台实施细则,狠抓示范项目带动,下大力气建设好房子。主动应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新变化,引导房企由地产开发销售向开发运营管理转型。
在强保障方面,今年山东将筹建保租房4.7万套(间)、公租房500套,发放租赁补贴5.3万户,推动已开工保租房早日建成交付,完善保租房配租机制,持续提升公租房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依托“数字黄河链”建设省级公积金数据共享平台,支持提取公积金租房安居,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公积金制度,新增缴存100万人以上。
在扩投资方面,今年山东将印发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工作推进方案,坚持“以需定建”,强化资源统筹,完善配套政策,形成“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滚动推进机制。济南、青岛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8000套,开工城中村安置住房21.9万套,配合发改部门推动328个“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落地,共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