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铭史堂工匠艺术博物馆游记

近日,青版财经小记者团的小记者们前往铭史堂工匠艺术博物馆进行参观采访活动。

人类在知识传承中,摆脱了蒙昧走向文明。活动现场崔馆长带我们领略了先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先看到的是柱础。据了解,古代房屋是木头做的,不防潮、不防湿、容易着火,且不结实易塌陷。于是古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柱子下面放一块石头,因为房子很重,所以这个柱子会紧实地压在这块石头上,这块石头又直接压到这座房子的地基上,不会让这座房子再塌陷下去,非常结实。这块垫基石就叫柱础。再后来,随着石雕工艺的发展,柱础就被精雕细刻成各种形状进行装饰,非常精美。

博物馆里的掐丝珐琅藏品也非常昂贵,最少的价值三万人民币。古代的掐丝珐琅绝大部分都是用铜胎制成,那么为什么不用金胎呢?金子不是更珍贵吗?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古代的金子纯度不高,做出来的掐丝珐琅不好看,而且金子的熔点太低,粘上去的矿物质还没熔化,金胎就变形了,做出来后金丝容易剥离,质量不好。那么不用黄金,用什么呢?用铜。铜作为古代的货币,也是很珍贵的金属,这样才能凸显出皇族的尊贵。

这次铭史堂工匠艺术博物馆的参观,我知道了柱础的由来和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也认识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

青岛同安路小学

六年级1班 郭嘉懿

指导教师 包莹莹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